每當逢年過節時,人們都要以各種方式祭奠逝去的親朋。燒紙是由來已久也是國人祭奠的一種重要方式。
有人說自從中國有文明史就有給逝者燒紙的習俗,這是不對的。漢朝才開始有系統的造紙術,而且關于這種習俗和造紙者還有很大關聯。
漢朝,有一位讀書人非常勤懇好學。但時運不濟一直沒有機會步入仕途。心灰意冷之中拜入造紙大師蔡倫門下學習技術。由于勤奮聰明他學習到了蔡倫的全部技術。 學成后他開辦自己的造紙作坊,開始大量生產紙張??赡菚r紙張對于普通人來說還是奢侈品,而用得起的人又沒有那么大的需求量。眼看產品積壓,怎么辦?這位老兄一著急‘嘎’一聲,過去了!媳婦這個哭哇。這時鄰居親朋都知道信過來幫忙,媳婦把紙都搬過來開始燒。
大伙兒都說燒它干啥?媳婦說了,家里啥都沒了就剩紙了,給他帶走愛咋用咋用吧。大家就張羅下葬。正忙呢,撲棱一下這老兄坐起來,活了!老哥就說話了:“大家別害怕,那邊的差人說我錢夠了就讓我回來了。”媳婦說:“就燒紙了,沒別的東西。”“就是紙,到那邊當錢用!”
這事兒傳出去后,人們都開始買紙燒給逝者。造紙行業開始興盛起來。
這對夫妻簡直就是營銷大師,放到現在就是大神級別的人物。
這都是傳說,還有幾種版本,人物不同而已。
這種習俗流傳到現在,已經愈演愈烈。燒紙、元寶、汽車、別墅,甚至還有電腦、手機。怕那邊的不會用,行業領軍人物已經去了幾個親自指導。
現在大力提倡文明祭祀,各地環境衛生部門也加大力度管理燒紙。不論何種形式都是為了寄托哀思,希望大家選用可取的方式。